• 2019年第35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老年泌尿系疾病专题
    •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合并ARF的效果分析

      2019, 35(9):1281.

      摘要 (8785) HTML (0) PDF 1.34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肾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Ccr)水平,比较2组住院时间及患者半年内的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的半年存活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且Scr、BUN、Ccr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病死率。

    • 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HIFU联合TURP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 35(9):1284.

      摘要 (9221) HTML (0) PDF 3.96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现存可利用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研究报道,系统性评估HIFU联合TURP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性地收集所有比较HIFU联合TURP与单独使用HIFU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1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名系统评价员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临床研究,共包含886例患者,其中449例仅接受HIFU治疗(HIFU组),437例接受HIFU联合TURP治疗(HIFU联合TURP组)。HIFU联合TURP组术后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小于HI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联合TURP组术后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少于HIFU组,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术后Ⅱ度尿失禁发生率均小于HI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Ⅰ度尿失禁、术后膀胱颈挛缩及术后直肠尿道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HIFU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 坦索罗辛与特拉唑嗪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19, 35(9):1288.

      摘要 (9565) HTML (0) PDF 1.28 M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特拉唑嗪、坦索罗辛分别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于该科就诊的老年(>60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统计分析患者用药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术后随访。2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基本相似。治疗后2组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储尿期症状改善更显著,对照组排尿期症状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选用特拉唑嗪或坦索罗辛分别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的效果相当,疗效肯定,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 >论著
    • 超声对未触及睾丸小儿隐睾的诊断价值

      2019, 35(9):1291.

      摘要 (8666) HTML (0) PDF 1.51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对未触及睾丸小儿隐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未触及睾丸隐睾患儿125例(131侧)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为1岁至11岁零9个月(中位年龄2岁零7个月),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患侧睾丸的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31侧未触及睾丸经手术探查证实,腹股沟区隐睾24侧,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检出23侧(敏感度为95.8%);腹腔内睾丸16侧,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其中8侧(敏感度为50.0%);睾丸萎缩残余21侧,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只发现其中9侧(敏感度为42.9%)。90侧彩色多普勒超声阴性的患者中,82侧(91.1%)术中证实睾丸萎缩残余(12侧)或缺如(70侧),超声对睾丸萎缩残余或睾丸缺如的诊断一致性并不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未触及睾丸有一定的定位性诊断价值,尤其是腹股沟区未触及隐睾,可避免不必要的腹腔镜探查。

    • NF-κB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9, 35(9):1294.

      摘要 (8887) HTML (0) PDF 1.6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该院因TAO行截肢手术患者16例和非血管疾病行截肢手术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受试者的血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NF-κB在TAO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特点。结果 TAO患者血管壁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87.5%(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AO患者中,NF-κB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 NF-κB的表达与TAO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炎性反应可能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12 003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 35(9):1297.

      摘要 (10484) HTML (0) PDF 1.21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重庆地区GDM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在该院产检的重庆地区孕妇12 003例,筛查明确GDM诊断,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检出2 153例(17.9%)。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超重、喜欢甜食、喜欢肉食是GDM患病的高危因素,其中喜欢甜食、喜欢肉食、孕期体重超重、孕前BMI均为G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期高强度有氧运动则为GDM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重庆地区GDM患病率较高,应早期进行孕期饮食习惯、营养管理、体重控制、运动模式等方面的干预、宣教,这对有效降低孕妇围生期GDM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谷氨酸转运体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作用研究

      2019, 35(9):1300.

      摘要 (8429) HTML (0) PDF 1.2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谷氨酸转运体(GT)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7周龄的野生型雌性Balb/c小鼠(A组)和50只7周龄的ISO诱导心肌肥大型雌性Balb/c小鼠(B组),饲养1个月以后,取小鼠心脏,采用直接测量和心脏超声的方法测量心重/体重、心肌细胞体积、心室壁厚度及各心腔的具体指标水平。取小鼠心肌原代细胞培养,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GT各基因在A、B组小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AAT3基因在正常小鼠中表达更高。结论 心肌肥大时EAAT3的表达降低。

    • 盐酸丙帕他莫辅助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影响

      2019, 35(9):1303.

      摘要 (8859) HTML (0) PDF 1.2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脊柱手术后持续输注盐酸丙帕他莫辅助芬太尼为基础的患者自控镇痛(PCA)方案对术后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脊柱手术的非吸烟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盐酸丙帕他莫组(n=47)和对照组(n=43),术后分别在PCA中加入盐酸丙帕他莫(4g)或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ONV发生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盐酸丙帕他莫组患者在术后大于6~12 h、>12~24 h静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时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4 h总量、术后大于12~24 h使用补救镇痛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芬太尼作为补救镇痛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0~24 h总量、术后大于6~12 h、术后大于12~24 h补救镇痛药物换算吗啡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帕他莫组患者术后0~24 h发生恶心的总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的程度和使用补救镇痛药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A方案总消耗量和换算吗啡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帕他莫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手术后持续输注盐酸丙帕他莫应用于术后PCA,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PONV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吡贝地尔对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效果

      2019, 35(9):1308.

      摘要 (7406) HTML (0) PDF 1.1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吡贝地尔缓释片对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性脑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50 mg,每天1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5、7、14 d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5 d出现促醒,对照组在治疗后7 d出现促醒。结论 对病毒性脑炎伴意识障碍患者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可提前2 d达到促醒,值得临床尝试。

    • T3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 35(9):1310.

      摘要 (8527) HTML (0) PDF 1.15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T3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行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食管癌Ivor Lewis术的14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其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1年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G分期、N分期、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化疗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在N分期、术中清扫淋巴结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G分期、术后化疗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N分期及清扫淋巴结数均是T3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分期、清扫淋巴结数与T3期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Ivor Lewis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是独立影响因素。

    • CoQ10预处理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9, 35(9):1313.

      摘要 (8594) HTML (0) PDF 1.39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辅酶Q10(CoQ10)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和实验组(64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高血糖组(16只)、依达拉奉组(16只)、CoQ10低剂量预处理组(16只)和CoQ10高剂量预处理组(1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Longa法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对B淋巴细胞瘤-2(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高血糖组比较,CoQ10低剂量预处理组、CoQ10高剂量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降低,且CoQ10高剂量预处理组降低效果更显著。CoQ10低剂量预处理组、CoQ10高剂量预处理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增加而Bax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CoQ10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

    •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在T4期胃癌患者中的作用

      2019, 35(9):1316.

      摘要 (8589) HTML (0) PDF 1.68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将cT4N0-3M0期胃癌且术后行预防性HIPEC加静脉化疗患者纳入HIPEC组,将cT4N0-3M0期胃癌且术后仅行常规辅助化疗患者纳入常规辅助化疗组。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观察2组患者腹膜复发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常规辅助化疗组中9例腹膜为肿瘤首发部位,HIPEC组1例腹膜为肿瘤首发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常规辅助化疗组患者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3%及60.8%,HIPEC组的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0%及62.0%。常规辅助化疗组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64.3%,HIPEC组的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及69.6%。2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T4N0-3M0胃癌患者,肿瘤根治术后预防性HIPEC有利于减少肿瘤腹膜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腋窝入路与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2019, 35(9):1320.

      摘要 (8967) HTML (0) PDF 1.15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腋窝入路与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46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其中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A组),25例经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B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A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切口满意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入路和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都是安全可行的方法,但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切口满意度优于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THA中的应用

      2019, 35(9):1323.

      摘要 (8550) HTML (0) PDF 1.17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且采取ERAS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ERAS组,另从同期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病例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传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3、6个月对2组进行Harris评分。分别于术后24、48、72 h对2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计算其评分优占比。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2组术后2周和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较同组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2周和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优占比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的VAS评分优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满意例数、遵医嘱例数均高于传统组。结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行THA患者运用ERAS,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0年间尿路感染病原谱及其耐药率变迁分析

      2019, 35(9):1327.

      摘要 (8645) HTML (0) PDF 1.4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及其耐药率变迁,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率变迁,用WHONET5.6软件和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0年间尿路感染病原谱无显著变化,大肠埃希菌仍为主要致病菌,其余依次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真菌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要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第二、三和四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近,10年间无显著改变;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且显著高于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90%以上,10年间无显著变化,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仍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10年间尿路感染病原谱未见显著改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肠球菌需引起临床重视,应了解其临床科室分布特点、易感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遏制耐药菌的扩散和流行。

    • 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meta分析

      2019, 35(9):1331.

      摘要 (10338) HTML (0) PDF 3.4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emase、CNKI、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收集并筛选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2种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5月28日。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7篇,共427例患者,包括球囊扩张组207例,开放手术组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可以在同等治疗效果下获得更高的手术的安全性。

    •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婴儿不明原因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2019, 35(9):1336.

      摘要 (8520)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HCMV(+)]与婴儿不明原因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不明原因肝功能损伤患儿236例(不明原因肝炎组)及肝功能正常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16例(对照组),记录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尿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M(HCMV-IgM)、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水平,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明原因肝炎组与对照组患儿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74.2%和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组与HCMV(-)组均以黄疸、肝脏增大、发热、腹泻等为主要表现,且HCMV(-)组发生肝脏增大的可能性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组与HCMV(-)组的ALT、AST和T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组和HCMV(-)组ALT水平小于或等于正常值2倍、正常值大于2~5倍、正常值大于5~10倍,正常值的10倍以上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不明原因肝炎与HCMV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以黄疸、肝脏增大、发热、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HCMV活动性感染不具有相关性,ALT值为正常值大于5~10倍时,其为HCMV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更适合提前给予其抗HCMV治疗。

    • 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联合肾功能定量评估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肾实质硬度

      2019, 35(9):1339.

      摘要 (8382) HTML (0) PDF 1.18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定量评估胡桃夹综合征(NS)患者肾实质硬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54例NS患者作为NS组,另选取40例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测量左肾静脉跨腹主动脉狭窄段(a)和近肾门段(b)内径及其血流峰值流速(Va,Vb);采用ARFI测量双侧肾实质硬度获得剪切波速度(SWV)值;采用t检验分析2组患者各测量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肾实质SWV测量值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肌酐等相关性。结果 NS组LRV狭窄段内径(a)显著小于对照组(仰卧位、后伸位),b/a(仰卧位、后伸位)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仰卧位Va(仰卧位、后伸位)、Va/Vb(仰卧位、后伸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左肾SWV值显著低于右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左肾SWV值与GFR、肌酐(Cr)、静脉直径比值、静脉血流比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b/a(仰卧位、后伸位)、血流速度比值Va/Vb(仰卧位、后伸位)、左肾段动脉阻力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ARFI是一种在评估NS患者肾实质改变方面全新、可增加诊断信息的方法。SWV降低、左肾静脉狭窄处峰值流速显著升高可作为诊断NS阳性的参考指标。

    • 质子泵抑制剂与低镁血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9, 35(9):1342.

      摘要 (8898) HTML (0) PDF 1.88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与低镁血症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proton pumps”“lansoprazole”“pantoprazole”“rabeprazole”“omeprazole”“esomeprazole”“ilaprazole”“dexlansoprazole”“hypomagnesemia”及“magnesium”等关键词在Pubmed、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逐一筛查文献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Q检验及I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共17 039例试验对象。异质性检验提示,本研究具有轻度异质性。meta分析结果提示, PPI服用者的低镁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者。依据低镁血症划定标准的差异及患者类型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提示PPI使用者的低镁血症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者。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剔除任意一项研究后的合并效应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PPI与低镁血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随访那些长期服用PPI的患者的血清镁水平。

    • 瑞舒伐他汀对T2DM合并CHD患者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9, 35(9):1346.

      摘要 (8582) HTML (0) PDF 1.17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T2DM合并CHD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1次/天),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CRP、TNF-α及IL-6水平显著降低,FINS及INS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G、2hPG、HbA1c、sICAM-1、sVCAM-1、MCP-1、CRP、TNF-α及IL-6水平显著降低,FINS、INS水平及FMD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T2DM合并CH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且不影响血糖。

    • 胎儿骨骼四肢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

      2019, 35(9):1349.

      摘要 (8160) HTML (0) PDF 1.15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骨骼四肢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胎儿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胎儿中,共检出9例(27.27%)异常核型,包括4例18-三体综合征和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13例,异常核型1例。骨骼伴随其他系统畸形20例,异常核型8例。多系统畸形染色体异常核型率高于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 1,P<0.05)。检出的9例异常核型集中于孕早、中期(≤28周)。结论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是导致胎儿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且骨骼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

    • 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9, 35(9):1352.

      摘要 (8287) HTML (0) PDF 2.19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s、Karger、EBSCO+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所收录的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2018年,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评价文献,采用STATA12.0分析数据。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30项,共计36 77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切口类型、二次手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术中留置引流,而年龄、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部位、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无关。围手术期使用激素与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存在争议。结论 避免再次手术、脑脊液漏、不必要的引流,以及缩短手术时间将利于减少颅内感染发生,对于污染切口及术后GCS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更需警惕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

    • >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精神症状研究进展

      2019, 35(9):1359.

      摘要 (8167) HTML (0) PDF 1.15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抑郁症治疗与行为激活疗法研究进展

      2019, 35(9):1362.

      摘要 (8142) HTML (0) PDF 1.1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研究进展

      2019, 35(9):1364.

      摘要 (8101) HTML (0) PDF 1.18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部分多模态MRI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9, 35(9):1367.

      摘要 (6847) HTML (0) PDF 1.18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2019, 35(9):1370.

      摘要 (8398) HTML (0) PDF 1.19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直径小于20 mm肺毛玻璃结节的诊疗研究进展

      2019, 35(9):1374.

      摘要 (8003) HTML (0) PDF 1.1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级别胶质瘤电场治疗研究进展

      2019, 35(9):1377.

      摘要 (9808) HTML (0) PDF 1.1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2019, 35(9):1380.

      摘要 (8447) HTML (0) PDF 1.3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和进食时机研究进展

      2019, 35(9):1384.

      摘要 (8296) HTML (0) PDF 1.1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9, 35(9):1387.

      摘要 (8499) HTML (0) PDF 1.21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bA1c、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HbA1c、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诊T2DM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2019, 35(9):1389.

      摘要 (8092) HTML (0) PDF 1.21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佛山市中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及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Ⅱ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16年1-12月的临床致病菌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出的ECO及KPN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得到613株ECO和238株KPN,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和骨科。其中产ESBLs的ECO有205株,阳性检出率为33.44%;产ESBLs的KPN有83株,阳性检出率为34.87%。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以外,产ESBLs的ECO各种药物耐药率与非产ESBLs的E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检出3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耐药的产ESBLs菌株。结论 产ESBLs菌株多药耐药现象显著,且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警示临床应重视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更严重的耐药菌产生。

    • 神经阻滞加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研究

      2019, 35(9):1391.

      摘要 (8057)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加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其均为躯干部脊神经分布区疱疹,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治疗5次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7.4±1.3)分,对照组为(7.5±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3±0.8)分,对照组为(5.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优良率8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优良率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加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

      2019, 35(9):1393.

      摘要 (8409) HTML (0) PDF 1.15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B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联合碳酸司维拉姆。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与同组透析治疗前比较,B组透析治疗4、8周后血清磷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B组PTH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同期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磷、PTH,对血清钙无显著影响,无显著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9, 35(9):1395.

      摘要 (8392) HTML (0) PDF 1.15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胆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胆囊结石的手术患者102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效果更佳,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B/A比值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的关系

      2019, 35(9):1397.

      摘要 (8427) HTML (0) PDF 1.1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清蛋白比值(B/A比值)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异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4例,按照ABR的结果分为ABR正常组(31例)和ABR异常组(13例)。研究血清总胆红素(TSB)、B/A比值与ABR的关系。结果 ABR异常组的TSB水平明显高于AB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R异常者多出现在时龄小于72 h。2组B/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TSB水平是发生ABR异常的危险因素,ABR异常多在72 h内发生;B/A比值并非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ABR异常的危险因素。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其是72 h内出现TSB水平显著升高者,应尽快降低TSB水平,避免听力损伤。

    • 祛瘀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19, 35(9):1399.

      摘要 (8319)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该院中药复方制剂祛瘀通脉汤预防髋、膝关节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祛瘀通脉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病情况,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小腿周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均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所有患者均纳入试验并获得随访,2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中药制剂祛瘀通脉汤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较单纯利伐沙班用药效果显著,安全性基本相当,临床中药对血栓疾病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研究

      2019, 35(9):1401.

      摘要 (9794)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7年5-12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对照1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对照2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峰流速(PEF)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发作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护理探讨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实施人文护理效果研究

      2019, 35(9):1403.

      摘要 (6928) HTML (0) PDF 1.14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6年1月10日至6月30日收治的30例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并有意愿经阴道分娩的孕妇的分娩过程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将30例孕妇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孕妇孕期参加孕妇学校专题讲座、助产士门诊、“一对一”导乐陪伴,采用自由体位待产并有丈夫陪伴等。对照组孕妇实施围生期常规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资料、人文护理干预过程及母婴结局。结果 对照组15例中6例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术;9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8.72±1.58)分,其中7例自然分娩,2例经阴道助产;所有经阴道分娩孕妇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产时产后并发症发生,剖宫产率为40.00%。试验组15例中2例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术;13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8.76±1.78)分,其中11例自然分娩,2例经阴道助产;所有经阴道分娩孕妇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产时产后并发症发生,剖宫产率为13.33%。2组剖宫产率、分娩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护理在VBAC中具有可操作性,但此过程需要进行充分评估,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可在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 乳腺肿瘤术后综合护理要点的效果分析

      2019, 35(9):1405.

      摘要 (7996) HTML (0) PDF 1.15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肿瘤术后综合护理要点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38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1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开展护理工作,最后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全面综合化护理的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根因分析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引流管脱落中的应用

      2019, 35(9):1407.

      摘要 (8317) HTML (0) PDF 1.2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引流管脱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全年乳腺癌术后安置引流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引流管脱落的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选取整改后的2017年全年乳腺癌术后安置引流管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引流脱落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共有92例安置引流管患者,发生3例引流管脱落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后发现根本原因是对护理人员培训监管力度不够、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够、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差、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固定敷贴更换不及时。干预组共有117例安置引流管患者,未发生引流管脱落事件。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营养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引流管脱落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引流管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2019, 35(9):1409.

      摘要 (8144) HTML (0) PDF 1.1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化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置管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4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皮肤或其他部位有无感染、患者置管部位活动情况、PICC置管部位或深部是否规范、置管时间均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个人护理能力,加强对置管患者的护理,重视家庭干预,尽量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 >教学探索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 35(9):1412.

      摘要 (8402) HTML (0) PDF 1.1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越来越受到各高等医学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在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阶段尚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国际同类培养机构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明显脱节。该文旨在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 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层实践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9, 35(9):1414.

      摘要 (8294) HTML (0) PDF 1.6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我国“5+3”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以来,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基本定型,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也逐步完善。但在基层实践基地如何建立和完善培养模式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基于此,力求在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探究出合理可行的模式,为全科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 进展性CBL联合DOPS考核评价在本科实习护生动脉采血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19, 35(9):1417.

      摘要 (8120) HTML (0) PDF 1.21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性案例教学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评价在本科实习护生动脉采血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于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1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试验组采用进展性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进行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止性案例教学,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考核。对比2组学生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理论和临床综合技能成绩。结果 试验组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理论和临床综合技能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案例教学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评价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及实习教学质量。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血液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9, 35(9):1419.

      摘要 (8161) HTML (0) PDF 1.2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实习教育是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使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与基础医学教学相分离,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临床实习教学中,能提高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为其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小儿耳鼻喉科新护士带教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9, 35(9):1421.

      摘要 (8101) HTML (0) PDF 1.1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总结了小儿耳鼻喉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常见问题,从新护士的门诊工作流程熟悉程度、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护患沟通技巧、法律意识、专科风险意识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了小儿耳鼻喉科新护士的培训质量,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专科护理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 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对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模拟器的需求

      2019, 35(9):1423.

      摘要 (8146) HTML (0) PDF 1.15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是未来趋势,该技术领域以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为目标,在各行业及领域逐步研发及应用。当前,VR及AR模拟器正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医学领域,VR及AR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在临床前培训中可以显著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该文概述了基于口腔医学背景的VR及AR模拟器特性,并探讨了VR及AR在口腔医学临床前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及前景。

    • >管理科学
    • 实验室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对减少低血糖假性危急值的作用

      2019, 35(9):1425.

      摘要 (8110) HTML (0) PDF 1.22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低血糖假性危急值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降低假性危急值发生率。方法 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住院患者低血糖危急值,鉴别假性危急值并分析其发生原因,采用对策性鱼骨图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纠正改进措施。结果 78例危急值中,假性危急值27例(34.62%)。27例假性危急值中,标本溶血5例(18.52%),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过程中采集标本1例(3.70%)。标本放置时间过长(≥120 min)21例(77.78%)。通过采取缩短标本周转时间(TAT)、使用血糖专用孵化管、培训采集人员等纠正方式后,假性危急值比例下降至14.90%,与纠正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糖危急值中存在一定比例假性危急值,应引起临床科室和检验科重视。通过缩短TAT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假性危急值发生率。

    • 优化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与效果评价

      2019, 35(9):1427.

      摘要 (13972) HTML (0) PDF 1.15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全面开展医院各项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及安全健康教育等措施,并与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比较2种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结果 实施优化模式后,医院感染监测的合格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提高,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 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性和医院感染发生率。

    • 临床药师干预对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

      2019, 35(9):1429.

      摘要 (6648) HTML (0) PDF 1.15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下对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医嘱后,医务人员不进行任何药学干预措施,干预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药学干预措施。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物及单联抗菌药物在处方中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两联抗菌药物在处方中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在住院费用中的比例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 >案例分析
    • 1例双卵巢罕见巨大恶性肿瘤(Krukenberg瘤)患者的舒缓护理

      2019, 35(9):1432.

      摘要 (7990) HTML (0) PDF 1.2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终末期肾病合并糖尿病肌梗死患者报道及文献回顾

      2019, 35(9):1434.

      摘要 (8128) HTML (0) PDF 1.3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型H1N1流感危重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9, 35(9):1436.

      摘要 (7921) HTML (0) PDF 1.42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报道

      2019, 35(9):1439.

      摘要 (6610) HTML (0) PDF 1.2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副主编:柴进、卢长伟、郑宏庭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