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副主编:柴进、卢长伟、郑宏庭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11):1601.
摘要:目的 人工合成精子肽P10G和YLP12,以此为抗原建立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方法 用PS3全自动合成仪合成精子肽P10G和YLP12,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鉴定。分别包板制备ELISA试剂盒,用以检测血清中的AsAb。 结果 成功合成两种目的肽,质谱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均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相吻合,高效液谱法(HPLC)结果显示其纯度为97.5%和97.8%。以该两种合成肽为抗原,建立AsAb的ELISA,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均显示极好的一致性(Kappa 值为0.77和0.79,>0.75)。 结论 全自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可用于合成高纯度的精子抗原肽,所合成的P10G和YLPl2均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可作为包被抗原用于AsAb的ELISA检测。
2012, 28(11):1603.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方法、效果及适应证。 方法 25例采用NOM治疗的闭合性肝脾损伤患者中,肝损伤8例,损伤程度 Ⅰ级 1例,Ⅱ级 2例,Ⅲ级 3例,Ⅳ级 2例,肝右叶伤 6例,肝左叶伤2例;脾损伤17例,损伤程度Ⅰ级 2例,Ⅱ级 4例,Ⅲ级11例。非手术治疗包括积极输液、止血、输血、抗炎、ICU监测等,部分患者辅助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结果 NOM治愈 22例,成功率为88%,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脾包膜下血肿延迟破裂出血中转手术治疗;2例因脾损伤活动性出血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死亡1例。 结论 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NOM可治愈,但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严密观察、随访,如出现手术指征须及时中转手术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可增加NOM成功率。
2012, 28(11):1606.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9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睡前清洗外阴,将复方甲硝唑栓轻轻置于阴道后穹窿部,每晚1次,每次1粒,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 d复诊,统计结果。 结果 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总治愈率为89.80%,总有效率为94.90%。 结论 该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复方甲硝唑栓具有消炎、杀菌、止痒、改善局部黏膜与皮肤营养之功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28(11):1607.
摘要:目的 观察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爱脉朗(地奥司明)减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症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入选的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即速碧林联合爱脉朗组30例)和对照组(速碧林组和爱脉朗组,即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30例)。观察术后肿胀、腿部沉重感及疼痛等各项症状,并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情况。安全性方面,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变化指标及临床表现,比较组间、组内的差异。 结果 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腿部肿胀、沉重感及疼痛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Ⅰ组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对照Ⅰ组、试验组患者无DVT等并发症,对照Ⅱ组则有5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P<0.05)。安全性方面,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T、PLT及Fib的平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Ⅱ组患者PT延长,Fib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而术后第7天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PLT术后第3天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Ⅱ组患者PT较试验组延长,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Ⅰ组患者中出现血小板持续降低2例而被剔除。3组在治疗期间和术后均无严重出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性使用速碧林及爱脉朗对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深静脉栓塞有效且安全。
2012, 28(11):1610.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方法 将8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可靠,能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1):1611.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劳务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发病的关系,为PU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首次接受胃镜检查的劳务工患者进行HP检测,按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PU组及非PU组,观察各组HP感染率,按HP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观察各组PU的发病率。 结果 共有6 250例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PU组1 281例(20.5%),其中HP阳性1 076例(84.0%);非PU组4 969例(79.5%),其中HP阳性1 837例(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P<0.01),PU与HP感染高度相关(r=0.78)。HP阳性2 913例,感染率为46.6%,其中PU 1 102例,占37.8%;HP阴性3 337例,其中PU 179例,占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6,P<0.01),PU与HP感染相关(r=0.65)。 结论 深圳地区劳务工HP感染率为46.6%,PU患者检出率高,PU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PU患者,其发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
2012, 28(11):1613.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T分期的3.0T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 方法 对56例经术前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3.0T MRI检查,按浸润情况进行影像学归类、分析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T分期进行对比。 结果 56例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在3.0T高场磁共振下的诊断正确率为85.7%,≤T2~T4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1%、85.7%和94.6%,MRI显示的肿瘤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组织学T分期相关性较强(r=0.774,P<0.01)。 结论 3.0T高场MRI对直肠癌的T分期有一定帮助,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
2012, 28(11):1615.
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妊娠性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方法 ELISA法检测GDM 20例,糖尿病患者19例血清hs-CRP、白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GHbA-1)、生化法检测血糖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比较,同时对hs-CRP与血糖、GHbA-1变化及GDM患者孕龄间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hs-CRP、血糖、GHbA-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041、26.356、13.561;P<0.001)。GDM患者及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在GDM患者及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别。糖尿病组hs-CRP与血糖、GHbA-1平均呈正相关(r=0.866,0.475;P=0.001,0.04),GHbA-1与血糖呈正相关(r=0.471,P=0.042)。妊娠糖尿病组:GHbA-1与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8,P=0.020),妊娠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与孕龄两者间无相关(r=0.065,P=0.792)。健康对照组内各指标间无相关。 结论 GDM及糖尿病患者血糖及GHbA-1水平可致患者hs-CRP高表达。高水平hs-CRP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并对妊娠结果存在影响。
2012, 28(11):1617.
摘要:的探讨医院就诊患者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OS)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二者联合应用;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 结果 共收治门诊患者335 912例,其中接受OS 24 978例,占门诊就诊例数7.44%(24 978/335 912)。筛查方案分别为:液基细胞学17 632例(70.59%),联合应用液基细胞学和HPV DNA检测7 346例(29.41%)。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液基细胞学。检出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614例(2.46%),宫颈癌43例(0.17%)。 结论 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OS对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11):1619.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89例妊娠晚期合并SAP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糖和白细胞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钙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腹部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妊娠晚期合并SAP疗效确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1):1621.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16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而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分别记录血管外肺水(EVLW)、心脏舒张末期总容积量(GEDV)、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及肺内血容量(PBV)等,并根据公式计算PVPI。 结果 根据PiCCO监护仪监测的数据,发现有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PVPI大于正常上限(>3%),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参考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诊断标准,则有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诊断为ARDS。测定PVPI诊断ARDS的特异性为83.3%,敏感性为75.0%。 结论 PVPI作为量化指标可成为准确反映ARDS高通透性肺水肿的特征性指标。若能将PVPI列入诊断标准中,那么诊断标准就会包含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这一ARDS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会使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性明显提高。
2012, 28(11):1623.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服务营销理念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根据内部营销、 外部营销及互动营销的营销理论,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将PICC穿刺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结果 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后穿刺例数、院内外会诊次数、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穿刺例数明显增加;患者满意度、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时主动要求行PICC穿刺例数高于运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制开发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的课件光盘;获院内资助的护理研究课题3项;护理人员发表相关论文由2篇增至7篇。 结论 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可提高PICC穿刺例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2, 28(11):1626.
摘要:目的 观察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术后早期分时康复干预的效果。 方法 对 72例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早期分时康复干预,并进行 6个月至5.4年的随访。 结果 患者骨折愈合,无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伸屈幅度达112°,旋转幅度达 138°。 结论 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2012, 28(11):1628.
摘要:目的 分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 syndrome)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均为急性起病,以眩晕、恶心、呕吐、延髓麻痹及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4例行MRI检查,11例显示延髓梗死。DSA、CT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本组4例行DSA检查,1例行CT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14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糖治疗,14例症状均缓解,7例遗留不同程度延髓麻痹、感觉障碍及霍纳综合征。 结论 MRI对诊断有较高敏感性,DSA、CT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经治疗后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2012, 28(11):1629.
摘要:目的 探讨轻度运动对成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采集受试者坐位15 min和轻度运动15 min坐位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检验结果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轻度运动血常规结果较坐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轻度运动会影响成人血常规检验结果。
2012, 28(11):1631.
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肺炎患者使用不同呼吸模式对自身的影响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不同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结果 A/C氧合为51.9±10.8;SIMV+PSV模式时的氧合为47.7±4.0。 结论 在改善氧合方面SIMV+PSV模式与A/C模式之间无差异。
2012, 28(11):1632.
摘要:目的 复习有关文献,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对15例膀胱I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形态改变进行分析。 结果 15例中男12例,女3例。11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男性有尿路刺激症状;13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位于膀胱颈部,另1例位于膀胱侧壁。12例呈息肉状,2例呈半球状隆起,1例呈乳头状。病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移行上皮向固有层内形成小梁或成孤立的上皮巢,瘤细胞形态及排列结构规则,可见灶性鳞状或腺样化生,间质结缔组织较少。病理上最大的特征是肿瘤组织表面被覆一层正常移行上皮。 结论 此瘤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癌,应结合临床特点与病理改变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2012, 28(11):1634.
摘要:目的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情况分析。 方法 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从病案室计算机随机调取2010年7月1日至10月31日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00份(设为对照组),2011年7月1日至10月31日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00份(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水平、切口延期愈合率、感染率、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 d体温(36.845±5.245)℃,白细胞(8.745±5.314)×109/L,切口延期愈合率2.75%,感染率4.25%;对照组术后3 d体温(36.446±4.264)℃,白细胞(8.486±4.852)×109/L,切口延期愈合率1.75%,感染率6.75%,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生素使用率28.75%,用药时间大于或等于3 d 12.5%,单一品种抗菌药物占24%,二联用药占4.75%,无三联用药;对照组抗菌药使用率为100%,用药时间大于或等于3 d占2.75%,使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占2.25%,二联用药96.75%,三联用药占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照组Ⅰ类妇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盲目性,且并未减少感染发生率。
2012, 28(11):1636.
摘要: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亚宁定)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子痫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应用亚宁定降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降压。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心音异常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宁定治疗子痫前期降压起效迅速,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对母婴更为安全,疗效优于硝酸甘油。
2012, 28(11):1638.
摘要: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临床治疗与早产儿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胎膜早破治疗方式与早产儿预后的关系。 结果 28~<34孕周的患者保胎治疗能降低新生儿感染、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P<0.05);34~<37孕周患者的保胎治疗新生儿窒息、感染及死亡率与未保胎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孕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能明显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2012, 28(11):1640.
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配合医用振动排痰机排痰对开胸术后患者早期排痰的效果。 方法 将96例开胸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接受雾化吸入配合医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治疗;对照组48例,接受雾化吸入配合人工叩击辅助排痰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内排痰量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雾化吸入配合使用医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优于雾化吸入配合人工叩击辅助排痰治疗。
2012, 28(11):1642.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终止11~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孕11~14周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89例,应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观察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终止妊娠成功率为97.8%(87/89),平均出血量为75 ml,有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发生一过性低热,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未见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过敏性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终止孕11~14周妊娠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1):1643.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亲属的影响。 方法 收集眼科收治确诊为RB住院患儿家属60例,通过自制资料,针对RB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未对RB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调查对比。 结果 与未对RB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组比较,进行健康教育组患儿亲属在心理状态、对患儿疾病的认识、疾病预后的理解、饮食的了解、安装义眼的护理、复查时间、遗传咨询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RB患儿亲属进行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获得消除焦虑、恐惧的方法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并有效地向患儿提供护理和帮助,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能力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2012, 28(11):1645.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基层医院药学人才特点及培养现状,为促进基层医院药学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方法 通过医院药学技术人员资料统计表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药学人才培养现状,并通过广东省卫生科教网上历年继续教育项目信息,统计近3年申报通过的继续教育项目情况。 结果 接受调查的11家医院中一线药学技术人员师级最多,占59.51%,第2位为士级,占26.43%;管理层人员中级以上占80.00%。顺德地区医院药学技术人员主要学历为学士或函授本科毕业,但仍有73人(13.13%)为高中或初中学历;68.93%技术人员每年得不到外出培训机会;历年继续教育项目以临床药学方向最多。 结论 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缺失使基层医院药学存在发展障碍,需要探索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才梯度建设的培训模式。
2012, 28(11):1647.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小于2 500 g、胎龄小于35周)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38例和对照组26例。NNS组在鼻胃管喂养前、后吸空橡皮奶头5~10 min,每日6~8次;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不足热量给予部分肠道外营养。观察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平均大便次数、胎便排尽时间、高胆红素血症例数等。 结果 NNS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胎便排尽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增加,高胆红素血症例数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NS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发育,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2012, 28(11):1649.
摘要:目的 探讨3D胰胆管磁共振成像(MRCP)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经磁共振(MR)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38例,其中32例并发胆管结石,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及憩室患者32例的病历资料。 结果 32例中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区外者27例,十二指肠乳头区4例(其中1例发生在胆总管、胰管开口于憩室内),发生在十二指肠水平段近端1例。 结论 MRCP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有重要意义,降低了患者接触X线的概率,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简单、安全、可靠。
2012, 28(11):1651.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ndiography,DCG)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的晕厥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6~70岁,平均49.5岁,病程2天至8年,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蒙、晕厥,最长者达数分钟;采用北京美高仪公司与美国DM SOFTWARE公司合作的Holter 12.TOP版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根据记录期间晕厥与否,将患者分为晕厥组与无晕厥组,记录结果采用电脑和人工回放进行分析判断。 结果 4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5例(12.5%)在记录中出现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与R-R间期的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晕厥组与无晕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一些不明原因晕厥的发作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提供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依据。
2012, 28(11):1652.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肾结石最佳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意愿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行开放式手术治疗肾结石的开放组和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微创组,每组各60例。重点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价指标。 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开放组(P<0.05或P<0.01);微创组结石一次取净率高于开放组(P<0.01)。 结论 微创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尤为关键的是其结石取净率高,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肾结石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2012, 28(11):1654.
摘要:目的 探讨扁桃体舌极的处理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意义。 方法 分析通过扁桃体切除术后随访发现的20例扁桃体舌极未处理患者,观察其舌极的变化并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变化。 结果 20例未行舌极处理的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扁桃体舌极增生,患者认为是扁桃体炎复发,多次就诊,其中6例再次手术,14例保守治疗或未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 结论 扁桃体舌极是扁桃体的一部分,扁桃体手术应包括舌极的处理,适当的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临床应引起重视。
2012, 28(11):1655.
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抗血小板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及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有效且安全地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
2012, 28(11):1656.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方法 对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9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5例,其中恢复良好14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14例,其中恢复良好11例,伤残2例,死亡1例。 结论 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需严密观察及动态CT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
2012, 28(11):1658.
摘要: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即“双C”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30例“双C”(“双C”组)和20例单用CSII治疗、指血糖监测(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控制的平稳性。 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CSII治疗,且耐受性良好。“双C”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CSII治疗方案,平稳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结论 “双C”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良好达标的理想手段。
2012, 28(11):165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2008年至今该院共行阑尾切除术670例,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4例,外院转入腹腔残余脓肿患者3例。对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腹腔残余脓肿7例患者中6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 阑尾切除术中、术后正确的处理及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
2012, 28(11):1660.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最佳分娩方式。 方法 住院分娩1 189例,比较自愿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及实际剖宫产情况。 结果 入院时自愿选择阴道分娩者占62.99%,自愿选择剖宫产者占37.01%,实际顺产者占47.43%,剖宫产者占52.57%,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剖宫产者占32.80%。 结论 顺产及剖宫产各有利弊,顺产是最佳分娩方式。
2012, 28(11):1661.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显露方法的静脉充盈效果,寻找方便、可行的小儿静脉显露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扎止血带,观察组采用止血带两次结扎,分别观察静脉充盈度和穿刺成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充盈度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止血带两次结扎方便、易行,适合在儿科静脉穿刺中推广应用。
2012, 28(11):1662.
摘要: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行钬激光碎石治疗的9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一次性碎石成功90例(94.7%);手术时间(50.0±6.3)min,住院时间(3.0±1.5)d,结石排净时间(20.0±14.0)d。手术失败5例(5.3%)。术后肉眼血尿10例,腰痛15例。 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2, 28(11):1664.
摘要: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确诊为半月板损伤的33例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测临床效果。 结果 33例通过4~22个月随访,其中2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优良率达87.88%。 结论 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能保留半月板的完好部分,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优良率。
2012, 28(11):1665.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择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从年龄、性别、发病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基础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中显著好转28例,好转17例,自动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0%;显著好转和好转的45例患者中,于入院后24 h内缓解者达28例,24~28 h内缓解者17例;有3例患者反复发作;抢救时间大于48 h者为基础疾病多者;5例无效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休克3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2例。 结论 本组患者均有基础病,且冠心病、高血压所占比例高,提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很关键,只有重视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避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加重。从诱因来看,感染在急性左心衰竭诱因中占比例较高,预防感染也是减少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的重要环节。
2012, 28(11):1666.
摘要: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42例,总有效率为5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下降。 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28(11):1667.
摘要: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闭经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42例16~25岁的女性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闭经之间的关系,其中闭经18例(闭经组),未闭经24例(未闭经组)。 结果 闭经组长期血糖高于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13例(72.2%),未闭经组8例(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闭经组低蛋白血症9例(50.0%),未闭经组5例(2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闭经组有数次酮症酸中毒者11例(61.1%),未闭经组7例(29.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闭经组低体质量者13例(72.2%),未闭经组6例(2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闭经组肌电图异常9例(50.0%),未闭经组7例(29.2%),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闭经组尿微量清蛋白增高8例(44.4%),未闭经组6例(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 结论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数次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低体质量是T1DM患者闭经的相关因素。
2012, 28(11):1668.
摘要:目的 观察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 收集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 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佐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故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
2012, 28(11):1669.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方法。 方法 对进行系统管理的孕妇,按照湖北省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 结果 在册管理的孕妇2 574例,筛查出高危妊娠865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61%。 结论 全面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定期的追踪随访对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2, 28(11):167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中,治愈28例,死亡6例。 结论 老年ACST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手术准备,掌握手术时机,尽早手术,去除病因,降低病死率。
2012, 28(11):1671.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急性穿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外科胃肠道急性穿孔手术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4例,感染率为14.67%,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患者。 结论 胃肠道急性穿孔手术多为Ⅱ、Ⅲ类切口,易发生切口感染,在围术期,针对各种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切口感染,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2012, 28(11):1672.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时机选择及疗效。 方法 将30例严重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根据病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8例(60%)选用无创机械通气,其中6例因不能耐受,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12例患者给予紧急选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监护指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上机时间、住院死亡率等。 结果 26例患者在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病情有效缓解,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因出现进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3.3%。 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应根据病情的不同,作出最佳的选择,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早期、及时的给予机械通气并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设置合理的压力参数,可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2012, 28(11):1674.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 结果 35例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是可行的。
2012, 28(11):1675.
摘要:目的 探讨输精管绝扎术后痛性结节的原因及预防。 方法 对36例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扎输精管组织过多14例(38.9%),术后近期并发感染10例(27.8%),术后血肿3例(8.3%),输精管结扎处距附睾小于1.5 cm 3例(8.3%),结节与周围组织有粘连2例(5.6%),术后3 d性生活1例(2.8%),原因不明3例(8.3%)。 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感染、防止术中结扎过多组织、结扎部位不要距离附睾过近是预防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的有效方法。
2012, 28(11):1679.
摘要: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超声医学领域内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提供心肌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纵向应变和旋转应变的各种信息,在心血管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2012, 28(11):1683.
摘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难题。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准确率及敏感度高,加上其快捷、方便、无创,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MRI及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影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病理基础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早期诊断水平。
2012, 28(11):1685.
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亦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及时则可危及母儿生命。前置胎盘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而近年来其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该文探讨其病因的变化。
2012, 28(11):1687.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该文阐述利用化学降解法、微生物发酵法、酶降解法制备高分子物质壳聚糖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2, 28(11):1692.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双腔球囊导尿管与金属通液管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ography,HSG)中的优缺点。 方法 将行HSG检查的1 985例患者依诊治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875例和实验组1 110例。观察组采用金属通液管外封堵方式行HSG,实验组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尿管行HSG。 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阴道流血、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置管成功率则低于实验组,而实验组偶有拔管困难高于观察组,操作时间亦稍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尿管行HSG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置管成功率高,但较费时,拔管前需注意抽尽球囊内造影剂。
2012, 28(11):1693.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肺不张及其原因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6例肺不张患者的临床和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肺不张患者经螺旋CT三维重建直观显示不张肺叶、段支气管形态改变及周围情况,其影像学表现明显优于普通横断面CT图像。 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肺不张及病因学诊断的有效方法。
2012, 28(11):1694.
摘要:目的 探讨X线摄影、CT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 of bone,FDB)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FDB患者的X线摄影、CT等资料。 结果 FDB表现为囊肿膨胀性变,可伴有 囊内条索状骨纹致密影和斑点状致密影,磨玻璃样变,丝瓜瓤样变,地图样变。 结论 FDB多数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2012, 28(11):1695.
摘要:目的 探讨苯二氮类(BDZ)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抽取门诊西药处方12 360张,对其中816张含有BDZ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并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研究其使用情况。 结果 含有BDZ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6.60%,出现率最高的为阿普唑仑,占46.81%;其后依次为氯硝西泮(39.21%)、艾司唑仑(10.05%),地西泮(3.92%),BDZ药物使用的DUI均小于1。处方中用药时间超过4周的处方高达60.42%,其中超过8周的处方为8.82%,最高处方时间为90 d。 结论 BDZ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没有滥用倾向;但存在对BDZ药物使用日处方数较高等问题。
2012, 28(11):1696.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合并快速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CHF并快速型Af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 结果 临床治疗总转复率为88.4%,心功能及心室率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胺碘酮治疗CHF并快速型Af,既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又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2012, 28(11):1697.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73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坚持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促进COPD患者肺康复。
2012, 28(11):1698.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n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预防对比剂肾病护理措施。方法 对PCI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宣教、加强水化等观察护理并进行总结。 结果 对比剂肾病与基础肾功能使用对比剂剂量、水化等有关。 结论 加强水化是预防PCI后对比剂肾病的关键。
2012, 28(11):169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 按照便利抽样原则,将86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CO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86例中治愈53例,好转30例,出现后遗症8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CO中毒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可明显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在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的护理,是CO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2012, 28(11):1700.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加强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8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 d,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 做好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 28(11):1702.
摘要:目的 探讨二次断脐及康脐宝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未行二次断脐;改良组实施二次断脐及康脐宝脐部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残脐脱落时间等指标。 结果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2012, 28(11):1703.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护士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方法 利用自设调查表,随机抽取3家二级医院的临床护士128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护理人员缺编及整体知识水平低是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论 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会沟通技巧,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2012, 28(11):1704.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采样中应用。 方法 采样前物品的准备、手术间的准备、人员的无菌操作、采样时间和布点方法严格按规范流程执行。 结果 两年来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采样含菌量符合洁净手术室空气卫生学标准,没有出现人员操作不规范致结果偏差。 结论 手术室合格的空气含菌量保证了手术安 全、可靠,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对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手术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2012, 28(11):1705.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 对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给予吸氧治疗等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6例患者好转出院34例,病情加重转院2例,总有效率94.4%。 结论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2012, 28(11):1706.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极容易罹患的并发症之一,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形成溃疡以及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及康复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对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11):1707.
摘要:血液透析过程中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其功能是否正常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高质量透析的重要环节。现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现状作一介绍,提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动、静脉内瘘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2012, 28(11):1722.
摘要:培养合格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医生是卫生部各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的重要职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结合培训经验,认为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学员培训中应首先重视基础电生理知识的掌握;其次是术中应结合每位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反复强化理论知识;最后是实践操作,掌握导管操作技巧。
2012, 28(11):1723.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逐步与国际接轨,开展了双语教学。而目前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在学生外语、教师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便推动双语教学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顺利实施。
2012, 28(11):1725.
摘要:医学形态学课程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针对医学形态学课件信息量大、图片多、动画或视频应用广,需要指示功能、画笔和画板功能等特点,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应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制作形态学教学课件,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2012, 28(11):1726.
摘要:实验操作考核是实验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5个学年的探索和不断改进,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学科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文章详细介绍了实验操作考核体系的建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旨在交流经验,共同探索。
2012, 28(11):1729.
摘要:针对多媒体课件在《药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就授课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多媒体课件在《药学导论》教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如何优化多媒体课件提出建议,为在药学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参考依据。
2012, 28(11):1732.
摘要:说课是教师一节课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设计、行动方针和蓝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笔者现就药物应用护理中“高效利尿药”一节的说课设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2012, 28(11):1733.
摘要:为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建立标准化试卷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统计与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对内科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试卷信度α系数=0.6542,总体难度系数为0.7,区分度为0.2。试卷平均分为69.6分,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分布较好,区分度一般,信度较好。试卷基本知识点考察较多,综合应用类试题相对较少,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2012, 28(11):1735.
摘要:根据目前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临床医学院的优势,研究与设计临床实践教学出科考试“教考分离”方案,籍此实现临床教学考试改革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012, 28(11):1736.
摘要:实习是药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劣。教学医院应围绕各大院校的实习大纲和教学实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
2012, 28(11):1738.
摘要: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强化医学生的基本临床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初步完成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常规诊疗操作是胸外科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许多临床疾病必须通过诊疗操作才能完成诊断和治疗,且多数诊疗操作是有创的,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作为胸外科的带教临床医师也必须更加重视临床诊疗操作的带教,以期对胸外科的临床带教工作提供参考。
2012, 28(11):1739.
摘要:临床教学策略是为了让护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临床实习生活。由于初始阶段,护生是由学校过渡到临床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必须在思想、心理、带教方法上下工夫。
2012, 28(11):1742.
摘要:
2012, 28(11):1743.
摘要: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全面启动了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2009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部署。在此基础上,无锡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12月9日出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工作。同其他行业一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城市区级医院业务量小、效益低下及卫生资源浪费是个由来已久、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卫生改革以及医疗市场趋势的分析,提出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医院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获取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途径。
2012, 28(11):1745.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责任履行对医院声誉、患者就医意愿的影响及其医院声誉发挥的中介作用。对225例患者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运用SPSS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履行对医院声誉及患者就医意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医院声誉在社会责任履行对就医意愿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医院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进行针对性的传播、沟通以提高患者就医意愿。
2012, 28(11):1747.
摘要:本院外科综合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8月,旨在为临床相关科室的研究生及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科研平台。自成立以来,利用该科研平台从事科研的人员逐步增多,目前已达到近40人,并有持续增多的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科研人员进入该平台,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较好的发挥该平台的功能,完善管理,已然呈现面前。本文将就实验室在开放运行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2012, 28(11):1748.
摘要: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方法对党员进行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及目标责任制管理对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促进作用。 方法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特点及核心理念,对党员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考核党员的软指标进行量化,并制定出量化考核细则及满意度调查表,每年对党员进行2次测评。 结果 经过4年的实践,90%的党员都有明显的进步,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消除了不合格党员和“问题党员”。结论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制订了一套对党员进行目标管理的方法,对党员的管理有效可行,对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及促进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价值,值得在党员管理中推广应用。
2012, 28(11):1750.
摘要: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深入的改革,药品经营部门激烈的竞争,给医药行业带来了繁荣的医药市场,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问题,医院应该加强药品管理,准确核算药品进、销、存情况,强化质量意识,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出错,提高准确度,进一步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措施杜绝问题发生,从而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2012, 28(11):1754.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脓疱疮病原菌分布及药敏鉴定。 方法 取患儿皮损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平皿及麦康凯琼脂平皿,自动细菌鉴定。14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 儿童脓疱疮主要见于1~5岁儿童,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9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6株(94.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株(5.5%)。9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株(5.5%)。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6%、82、7%、52.1%。 结论 儿童脓疱疮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严重,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不高。预防儿童脓疱疮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治疗儿童脓疱疮,主要采用夫西地酸外用,严重者同时系统用头孢菌素。
2012, 28(11):1755.
摘要:目的 了解伤害发生原因、地点、意图、性质与结局。 方法 选择门诊量最大的县级综合医院、随机抽取中心镇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建立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系统,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或护士对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 结果 伤害主要发生在25~44岁(33.2%)和45~64岁(26.1%)组;以跌落(35.4%)和交通伤(26.9%)为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0%)、家中(30.1%);意图主要为非故意(88.2%),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35.7%)和骨折(24.5%);结局主要是观察/住院/转院(59.1%)。 结论 伤害主要发生在劳动力人群,以跌落、交通伤为主要原因,伤害预防需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进行。
2012, 28(11):1757.
摘要:目的 探讨金属矿山近十年来矽肺发病特点,为金属矿山开采的矽肺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4~2011年底健康监护资料中新诊断为矽肺壹期30例,分析其发病率、发病年龄、工种、接尘工龄、粉尘浓度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凿岩工种粉尘浓度由2004年的2.3 mg/m3 下降至2011年底的1.30 mg/m3;矽肺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矽肺发病率0.54%降至至2011年的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6,P=0.003);不同年限诊断的矽肺患者发病年龄、平均接尘工龄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比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的矽肺发病年龄及平均发病工龄(51.34岁,21.5年)缩短;凿岩工矽肺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接尘工龄均比其他工种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46;t= 2.153,P=0.043)。 结论 该集团公司矿山开采工人矽肺发病率在不断下降;凿岩工种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相对缩短,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凿岩工作人员应使用防尘效果更好的防尘口罩、工作年限3~5年后轮换制度、每年1~2次预防性肺灌洗治疗是预防矽肺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2012, 28(11):1759.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对急救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居民急救知识以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提供有益的建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对顺庆区5个社区928 名居民进行调查。 结果 94.3%的居民知道急救电话是120。社区居民获取急救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家人及朋友、网络等其比例分别为31.3%、19.6%、15.1%;居民对心肺复苏术仅9.2%会实际操作;86.2%的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很有必要,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 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相关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大力开展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副主编:柴进、卢长伟、郑宏庭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