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012(1):1.

      摘要 (645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 方法 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原发灶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同时探讨颏下岛状瓣应用相关问题。 结果 本组5例,其中4例未发生感染及坏死,1例因疤痕体质至皮瓣修复失败。所有男性患者未见胡须生长。5例患者供区外形良好,无仰头功能障碍、闭口功能障碍及下唇外翻。均随访6~12个月,4例未复发,1例局部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均良好。 结论 颏下岛状瓣血供稳定且充足,组织弹性及颜色与口腔颌面部组织接近,皮瓣制取简便,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术后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供区缺损可一期拉拢缝合,且外形及功能良好,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适用。

    • 柠檬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2012(1):3.

      摘要 (755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首次确定了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中33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34.33%)、新薄荷醇(16.11%)、右旋香茅醇(13.93%)、香茅醛(12.42%)、孟二醇(5.16%)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07%。 结论 确定了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具有相似性,但仍存在差别, 结果提示下一步有必要对柠檬桉叶挥发油成分新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为综合利用柠檬桉叶挥发油奠定基础。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2012(1):6.

      摘要 (7540) HTML (0) PDF 1.0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方法 用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量表,对3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随机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 结果 (1)不同年龄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程越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越好,血压、血脂的正常率越高;(4)接受过糖尿病教育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医护人员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12(1):8.

      摘要 (7852) HTML (0) PDF 1.0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静脉滴注喜炎平10 mg/(kg·d),干扰素剂量5×104 U/(kg·d),肌内注射,疗程7 d;对照组用干扰素剂量5×104 U/(kg·d),肌内注射,疗程7 d。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 结论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HFMD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平板运动试验中T波增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2012(1):9.

      摘要 (813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过程中引起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分析36例在TET中出现T波增高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 结果 29例T波增高开始于运动中2~8 min,7例发生于运动后2~3 min,T波增高持续时间3~7 min;出现在V2、V3导联21例,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6例。T波幅度V2导联0.8~2.0 mV,V3导联0.5~1.6 mV,V4导联0.6~1.3 mV,Ⅱ、Ⅲ、aVF导联0.4~0.8 mV。运动中发生心绞痛10例。36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全部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左前降支病变22例,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6例。行PTCA术36例,支架植入术27例。 结论 TET中T波增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存在的可靠阳性指标之一。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巴戟天配方颗粒中总蒽醌含量

      2012(1):11.

      摘要 (784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测定巴戟天配方颗粒中总蒽醌含量。 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测定波长为425 nm。 结果 检测浓度在0.208 8~3.132 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4)。 结论 研究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巴戟天配方颗粒的质量。

    •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2012(1):12.

      摘要 (949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蛳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 酒精诱发大鼠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2(1):14.

      摘要 (799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参与酒精性肝损伤病理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造模成功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肝匀浆全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结果 获得了7个有明显规律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一个蛋白点表达量有所升高,6个差异蛋白点表现为明显下调趋势。 结论 研究发现的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酒精性肝损伤病理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 中频脉冲电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2012(1):16.

      摘要 (787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中频脉冲电治疗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年龄30~50周岁,选择接受全麻后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术后常规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低频脉冲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行低频脉冲电治疗每天2次,每次持续20 min;中频脉冲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行中频脉冲电治疗每天2次,每次持续20 min。治疗后观察各组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 结果 中频脉冲组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后5 d时由平均(7.31±1.08)分降至(4.36±1.12)分,术后7 d平均为(2.51±1.05)分,与常规组、低频脉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脉冲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8±0.26)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脉冲组疗效较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后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缓解切口疼痛,有助于切口愈合。这种治疗方法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 心理干预对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心理的影响

      2012(1):18.

      摘要 (620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犬咬伤89例患儿的252名直系家属进行心理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定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对其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的心理改变。 结果 口腔颌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愤怒、无助、自责心理障碍,干预后其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干预后患儿家属SAS总分以及SCL- 90各因子评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 结论 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口腔颌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的心理障碍。

    •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2012(1):20.

      摘要 (744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患者395例,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本组395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51株,阳性率38.22%,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7.08%),鲍曼不动杆菌16株(4.92%),土生克雷伯菌41株(12.62%),肺炎克雷伯菌35株(10.77%),阴沟肠杆菌28株(8.62%),其他8株(2.46%)。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较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复方β- 内酰胺类较敏感。 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土生克雷伯菌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2012(1):21.

      摘要 (740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以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HCPT)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以HCPT为主,联合5- FU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常规对症治疗。 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20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30%;对照组有效率为0,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生存期7.99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1.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PT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 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2012(1):23.

      摘要 (618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HCPT)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37例Ⅲ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行同期对比分析。综合治疗组在放疗的第一周和第四周每日放疗后加用HCPT 10 mg/d,每周连用5 d。 结果 放疗结束时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单纯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PT联合放疗能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2012(1):25.

      摘要 (766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腺样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合并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方法 将58例SOM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纯腺样体切除术,B组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术后3个月A组有效44耳,无效10耳,有效率81.48%,B组有效51耳,无效4耳,有效率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有效51耳,无效3耳,有效率94.44%,B组有效54耳,无效1耳,有效率9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纯腺样体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均是SOM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

      2012(1):27.

      摘要 (777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取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手术患者28例31足进行随访分析。按Sanders分型,Ⅱ型11足,Ⅲ型15足,Ⅳ型5足。均采用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 结果 28例31足均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5足,良13足,可3足,优良率90.3%。 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取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有优良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荷叶铁线蕨抗菌水提醇沉液的制备方法

      2012(1):29.

      摘要 (783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荷叶铁线蕨抗菌水提醇沉液的最佳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进行水提醇沉液工艺的用水量(A)、煎煮时间(B)、浓缩比例(C)、乙醇浓度(D)4因素3水平的实验研究,以其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为指标判断抑菌效果,根据抑菌效果判断最佳制备方法。 结果 荷叶铁线蕨抗菌水提醇沉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煎煮用水量分别为生药量的6倍、4倍、4倍;煎煮时间分别为60、40、30 min;提取浓缩液为1.5∶1;醇沉液含醇量70%。结论 筛选出了荷叶铁线蕨的最佳水提液制备方法。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住院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2012(1):30.

      摘要 (7685) HTML (0) PDF 1.0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1- 8月在我院艾滋病科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增加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干预后两组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组依从性98%,对照组依从性80%,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B- lynch缝合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分析

      2012(1):32.

      摘要 (620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B- lynch缝合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对该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选取行子宫动脉结扎及B- lynch缝合术后的患者26例为治疗1组,行子宫动脉结扎的患者30例为治疗2组,再随机选择同期常规剖宫产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对3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及月经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治疗组在子宫复旧的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上行支动脉结扎及B- lynch缝合不影响子宫复旧及月经复潮, 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可行、 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临床分析

      2012(1):33.

      摘要 (747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PCOS患者60例,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后患者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催乳激素(prolactin,PRL)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E2、LH、T含量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获得妊娠49例,占81.7%。 结论 PCOS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具有微创、妊娠率高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急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2012(1):35.

      摘要 (744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急诊处方3 000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362张,不合格率为12.1%。 结论 该院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师、药师仍需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2012(1):37.

      摘要 (618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 方法 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115例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特点。 结果 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96.5%,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89.6%。超声确诊103例(89.6%),误诊或漏诊12例(10.4%)。 结论 超声既能明确病变部位,又能了解病因,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临床分析

      2012(1):39.

      摘要 (642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糖尿病DK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措施。 结果 16例均抢救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儿童糖尿病DKA多有诱因,起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误治,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常规检查,坚持合理用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 甲状腺乳头状癌79例的形态学观察及病理学分析

      2012(1):40.

      摘要 (758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PTC的临床病理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PT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学表现。 结果 79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8~66岁,年龄高峰为30~40岁。女56例,男23例。右侧52例,左侧18例,双侧9例。大体观察:肿物大小不一,直径0.5~5 cm有55例,直径小于1 cm有40例,直径1~3 cm有30例,直径3~5 cm有9例。其中有完整包膜5例,有囊性变7例,囊内充满棕褐色液体,囊壁可见灰白色乳头状突起,切面灰白或棕褐色。镜下:真乳头状结构,毛玻璃样核,核沟等特征性细胞核改变、伴随改变,砂粒体形成,间质纤维化、钙化、骨化等。 结论 PTC占甲状腺癌的60%~70%,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PTC的早期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超声检查在早期肝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2(1):42.

      摘要 (726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早期肝脾挫裂伤的应用价值,以寻求早期诊断的条件。 方法 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脾破裂患者30例,其中肝挫裂伤4例,肝裂伤并肝包膜下积液3例,肝挫伤并血肿形成1例,肝包膜下积液1例,脾挫裂伤10例,脾挫裂伤并包膜下积液3例,脾挫裂伤并血肿2例,脾挫裂伤并左肾挫裂伤2例,肝脾挫裂伤4例,对其超声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肝脾挫裂伤以高回声为主,其间可夹杂液暗区。形态呈片状或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腹腔积液17例,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很少探及血流信号。 结论 依据病灶的二维超声形态特征可提高肝脾破裂的早期阳性发现率。

    • 性激素联合用药治疗青春期功血52例临床分析

      2012(1):44.

      摘要 (739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性激素联合用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 方法 观察组27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采用性激素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25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单用孕激素治疗。 结果 (1)观察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维持用药期间无异常出血,停药后17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痊愈率为63.0%,显效率为25.9%,有效率为11.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停药后有12例患者恢复正常规律月经,痊愈率为48.0%,显效率为20%,有效率为16.0%,无效占16.0%,总有效率84.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采用性激素联合用药治疗青春期功血,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 女性不孕症658例病因分析

      2012(1):46.

      摘要 (730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65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女性不孕的病因中,输卵管因素占43.62%,其原因与生殖道感染、流产、分娩、盆腔手术等有关;排卵功能障碍占35.11%,主要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催乳素血症引起。 结论 输卵管因素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排卵障碍居第二位,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 结核灵联合化学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2012(1):47.

      摘要 (732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化疗并用结核灵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56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结核灵加化疗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常规化疗),观察治疗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及痰菌阴转情况。 结果 强化期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49%和60.25%,2组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 结核灵能明显加强病变的吸收,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近期疗效显著。

    • 国人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肛肠疾病患者日间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2012(1):49.

      摘要 (724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最佳适合国人的肛肠手术患者日间手术的腰麻用药方案。 方法 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按照腰麻用药方案不同分别为0.75%布比卡因0.3 ml+芬太尼15 ?滋g+50%葡萄糖0.05 ml(A组)和0.75%布比卡因0.5 ml+芬太尼15 ?滋g+50%葡萄糖0.05 ml(B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肛门松弛度,手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外科医师和患者满意率。 结果 B组术前与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A组无明显变化。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持续时间明显较A组长。运动阻滞强度B组大于A组,肛门松弛度A组差于B组。患者满意度和外科医师满意度B组较A组高。手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发生率无明显差异。B组低血压发生率较A组高。 结论 B组0.75%布比卡因0.5 ml+芬太尼15 ?滋g是国人腰麻进行肛肠日间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用药剂量。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最佳浓度探讨

      2012(1):51.

      摘要 (745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简称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最佳浓度。 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0.313%罗哌卡因、0.268%罗哌卡因和0.179%罗哌卡因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并在术后12、24、48 h对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 0.268%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与0.313%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运动阻滞表现,与0.179%罗哌卡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68%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且不产生运动阻滞。

    • COPD合并呼吸衰竭经无创通气治疗61例的临床分析

      2012(1):52.

      摘要 (734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期间6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6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显著下降(P<0.05),而pH和PaO2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CO2、pH和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具有可行性且安全有效。

    • 掌侧T型板内固定结合CPC治疗老龄不稳定Colles骨折

      2012(1):54.

      摘要 (749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老龄不稳定Colles骨折的治疗经验。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掌侧T型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 本组30例全部获得随访,均骨性愈合,按Gartland & Werley标准评估,优2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3%。 结论 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结合CPC治疗老龄不稳定Colles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TEP与传统前入路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2012(1):56.

      摘要 (768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前入路和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P)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异同点,旨在为其术后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16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沿用传统前入路(前入路组)和开放式TEP(开放TEP组)术式行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术后并发症观察,尿潴留、手术耗时、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区疼痛、血清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和神经感觉异常等发生率高,而开放TEP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 结论 开放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但是血清肿发生率高于前入路组。故前入路组术后应重点做好防治腹股沟区疼痛、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和神经感觉异常的护理,而开放TEP术后则应重点做好防治血清肿的护理。

    • 临床护理路径在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2012(1):58.

      摘要 (756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路径。 方法 将70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参加压力滴定及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表示满意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适用于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 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预防相关感染的分析及护理

      2012(1):59.

      摘要 (596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并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 对160例行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留置导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5%,留置导尿管超过10 d的患者感染率高达83%。病原学检测发现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75%)。 结论 通过各种护理干预, 正确掌握留置导尿时间,加强泌尿道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 >短篇论著
    • 筛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2(1):61.

      摘要 (748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病因、病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通过报道1例筛窦IMT,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 结果 患者术后头痛及眶周胀痛立即消失,病理检查结果为IMT,随访3个月无复发。 结论 IMT是一种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查,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 不同体位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12(1):62.

      摘要 (921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proximoil fermoral nail anti?蛳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体位安置行侧卧位(A组)、仰卧位标准体位(B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及患者皮肤受压状态,了解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的评价。 结果 B组体位摆放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A组基本相同,但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医护人员对标准体位的摆放效果评价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标准体位安置方便手术操作,减少反复透视,有效避免体位不当引发的损伤,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2(1):64.

      摘要 (598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a)即[Lipoprotein(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 C)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116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LP(a)、LDL- C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结果。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 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血脂是高血压患者必不可少的定期检测项目,尤其应注意检测LP(a)与LDL- C浓度。

    • 奥扎格雷钠联合天麻素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无局灶体征的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2012(1):65.

      摘要 (707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天麻素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无局灶体征的后循环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无局灶体征的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天麻素注射液60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 mg,分别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天麻素注射液600 mg、ATP 20 mg/辅酶A 100 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能经口进食后两组均应用拜阿司匹林200 mg和立普妥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基本控制的平均起效时间,总有效率,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加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比例。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眩晕症状控制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治疗用药均耐受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天麻素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无局灶体征的后循环缺血疗效肯定。

    • 创新型PFNA- 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观察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