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C004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探讨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211例以急性眩晕为唯一主诉的住院患者,分为后循环缺血组和非后循环缺血组,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入院时ABCD2评分等指标,绘制ROC曲线,统计后循环缺血组血管影像学结果。结果 2组间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和高血压与后循环缺血呈正相关(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预测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AUC为0.802,95%CI 0.743~0.860,cutoff值2.5分。后循环缺血组病变血管部位以后循环血管为主,也可见于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等部位。结论 年龄、性别和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ABCD2评分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曾敏,龚细礼,刘洋.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7):1192-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