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在临床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大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YLX201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基金项目(2020JXYB10)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优化临床病理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病理学》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及肺癌病理诊断章节,对2020级临床医学4班34人、5班34人,硕士研究生8人,共76名学生,先后采取传统临床病理教学和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与传统临床病理教学相比,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5.00% vs. 90.79%,P=0.011),与临床紧密结合(59.21% vs. 82.29%,P=0.038 ),重视师生的互动(53.95% vs. 60.53%,P=0.019 ),5G信号下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授课图像更清晰、方便指示典型病变、利于复习、考试(81.58%,Z=8.082,P<0.01),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3.42%,Z=8.468,P<0.01),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59.21% vs. 85.53%,P=0.001)和对教学的整体喜欢程度(7.89% vs. 92.11%,Z=8.425,P<0.01),学生成绩明显提升(38.04分vs. 41.75分,t=-22.035,P<0.01)。结论临床病理教学中引入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茉莉 ,张丽芝 ,孙秀娜 ,韦鸿 ,孙旭 ,高雪 △.5G数字化临床病理讨论在临床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5,41(02):542-545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2-26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