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药物对无创正压通气( NPPV )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确诊并进行 NPPV 治疗的 90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入 A 、 B 、 C 组,每组 30 例。 A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药物, B 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药物,C 组给予丙泊酚镇静药物。观察记录各组患者 NPPV 时间、重症监护病房( ICU )治疗时间、气管插管率、28 d 内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静后 6 、 24 、48 h 的中心静脉压( CVP )、心率( HR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 Nt-proBNP )、平均动脉压( MAP )、动脉血氧分压(PaO2 )、血氧饱和度( Sp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 )变化情况。结果 A 组患者 NIPPV 时间、气管插管率、ICU 治疗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 B 、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但 B 、 C 组 NIPPV 时间、气管插管率、 ICU 治疗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A 组患者镇静后 6、24 、 48 h 时 HR 、 CVP 、 Nt-proBNP 、 MAP 水平均明显低于 B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 B 、 C 组镇静后 6、24 、 48 h 时 HR 、 CVP 、 Nt-proBNP 、 MA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A 组患者镇静后 6、24 、 48h 时 SpO 2 、 PaO 2 水平均明显高于 B 、 C 组, PaCO 2 水平明显均低于 B 、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 B 、 C 组镇静后 6、24 、 48h 时 SpO 2 、 PaO 2 、 PaCO 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6.67% )与 B 组( 26.67% )、 C 组(30.00% )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丙泊酚对 NPPV 心力衰 竭患者镇静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右美托咪定可更有效缩短 NPPV 时间、ICU 治疗时间及停药后清醒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较快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心功能,且更显著地纠正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