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直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QJ2019064)。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动脉直径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内瘘通畅率及影响内瘘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1、2、3组,1组桡动脉内径1~1.4 mm,2组桡动脉直径为大于1.4~1.9 mm,3组桡动脉直径为大于1.9 mm。随访动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术后1年通畅率。结果86例患者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为73.3%,PTA术后1年通畅率91.3%。1组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52.4%,PTA术后1年通畅率90.0%。2组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78.2%,PTA术后1年通畅率100.0%。3组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81.0%,PTA术后1年通畅率87.5%。结论动脉管径越小,静脉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越低,但经PTA治疗后仍能保持较高的PTA术后1年通畅率,故对小直径动脉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仍可成为首选。动脉直径小于1.5 mm、女性、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影响内瘘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汪太中,万姜敏,高正兰,朱丽蓉.动脉直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7):1166-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