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就具体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江阴市接受输血治疗的203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所有输血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输血次数、输注方法、输注血液成分等,归纳非传染性输血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明确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20332例患者中出现非传染性输血反应89例,发生率为0.44%;发热、发冷为首要症状,其次为面部潮红、荨麻疹等;输血反应发生时间大于或等于15min者明显比小于15min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输注血液成分、输血史、所属科室及输注方法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风险因素,年龄大于60岁、女性、血浆输注、输血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较为常见,以发热、发冷为主要症状,与年龄、性别、输注血液成分、输血次数等有关;对高危因素者,医护人员需加强监护,避免全血输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输注成分血,降低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江华龙.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7):1054-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