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及临床意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江西省赣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赣州市卫计委科教字〔2014〕23号)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NSCLC患者15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肺癌组织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156例NSCLC患者组织中有51例存在EGFR酪氨酸结合域的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7%(51/156),其中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62.7%(32/51),第21外显子替代突变率为37.3%(19/51)。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41.6%(37/89)]显著高于鳞癌[22.8%(13/57)]、腺鳞癌[16.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突变率[50.0%(35/70)]显著高于男性[18.6%(16/86)],不吸烟者突变率[42.9%(42/98)]显著高于吸烟者[15.5%(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黄刚,刘联斌,刘弯,林炜,周小娟.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6):2521-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