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肺康复训练方法比较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项目(15A200089、15A200050)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肺康复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动态随机化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30例。A组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等呼吸功能锻炼;B组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呼吸操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C组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呼吸操、呼吸练习器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D组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呼吸操、呼吸练习器等呼吸功能锻炼及运动训练。比较四组患者训练完成15d,3、6个月后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1秒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指数及运动能力(6min步行距离)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失访13例,其中A组失访3例(入院2d后转院2例,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例),B组失访2例(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而不愿再参与本研究1例,因受该例患者影响感觉害怕而放弃1例),C组失访3例(转入心内科1例,转入内分泌科1例,病情加重1例),D组失访5例(认为每天训练项目较多、花费时间较长、感觉厌烦而放弃参与本研究4例,死亡1例)。D组患者训练完成15d,3个月后VC、FEV1均明显高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训练完成6个月后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训练完成15d、3个月后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D组患者改善程度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训练完成6个月后呼吸困难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训练完成15d,3、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D组患者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方法中,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运动训练的方法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能力。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陈海燕,周向东,陈晓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肺康复训练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