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不同分娩方式盆底结构超声影像差异及临床意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观察妊娠、阴道自然分娩和选择剖宫产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探讨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均来源于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患者,共计220例。其中对照组65例,均为未生育者,并应用二维超声对其最大Valsalva动作下前盆底的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观察;病例组1共72例,为阴道自然分娩者;病例组2共83例,为行剖宫产术者,两组均于孕32~40周、分娩后6~8周、12~14周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最大Valsalva动作下前盆底的正中矢状面。观察项目包括:膀胱尿道后角(β)、膀胱颈下降距离(BND)、膀胱后壁与站立位垂直线的夹角(γ)等。对观察到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0;病例组1、病例组2于分娩后6~8周SUI发生率分别为29.17%(21/72)、6.02%(5/83),分娩后12~14周SUI发生率分别为20.83%(15/72)、3.61%(3/83)。病例组1、病例组2各时间段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8.78,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病例组1、病例组2所测得的BND均高于对照组,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1所测得的BND高于病例组2,γ低于病例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引起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与产后SUI有关,阴道自然分娩对盆底的影响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盆底结构的超声影像可为早期诊断和预防PFD提供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徐杰,常凤玲,秦金霞.妊娠与不同分娩方式盆底结构超声影像差异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9):137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