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基金资助项目(NJ201112);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校级课题(N201129)。
【摘 要】 目的 探究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BT)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分别对六组实验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 ?滋L)、CBT(20、40、80 ng/kg)、阿托品(2 mg/kg)、阿托品(2 mg/kg)+CBT(40 ng/kg),观察不同含量CBT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痛诱发放电的影响,同时观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否翻转其镇痛效应。 结果 不同含量CBT均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各含量CBT组放电频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效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阿托品+CBT组在20、30、40、50、60 min放电频率与CBT(40 ng/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T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该效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胆碱能受体系统参与了其镇痛过程。
彭建明,苏兰娣,罗 雪,叶记林,于有江.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9):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