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OCT观察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11月在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8例(8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40 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38例(43 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4周行所有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区OCT 检查。 结果 术后1、4周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3.226,P<0.05)。观察组术前黄斑中心视网膜凹厚度为(152.20±17.08)μm,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92.90±22.4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5);而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55.20±16.01)μm,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P<0.05);术前与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0,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39.40±14.04)、(236.90±12.13)、(241.30±13.75)μm,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0.189、4.700,P>0.05)。 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估计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指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袁学双,费志刚,肖启国,王 智,谭 娟,肖 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OCT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8):2808-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