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的BNP水平。入院时测定患者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等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2~4周,根据患者出院时的BNP水平,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BNP≥400 pg/mL)和对照组52例(BNP<400 pg/mL),并随访1年,观察所有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心源性死亡和30 d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发生情况,心力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 结果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异常患者(LADD≥35 mm、LVDD≥50 mm、LVEF<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与LADD、LVDD、LVEF均呈正相关(r=0.79、0.71、0.48,P<0.05)。患者的心胸比越大,其BNP水平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48例患者中4例失访,4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3例,发生率5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5例失访,47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NP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改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BNP水平仍高(≥400 pg/mL)的患者预后不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尹代江,李凌珊,赵成元,陈 健.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