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HAP患者75例,按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II(SAPS II)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0~30分)、B组25例(SAPS II 30~40分)和C组25例(SAPS II>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预后;两周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TP,ALB水平和SPAS II评分值。结果:3组患者比较,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APS II评分值较生存组高,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清PAB水平可作为评估HAP患者炎症控制的敏感性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周 晖,唐万平.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00-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