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在抑郁症患者改良电抽搐治疗中的变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在改良电抽搐治疗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25例,共进行100次治疗。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为异丙酚1.5~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记录以下相应时点的BIS:(1)麻醉前基础值;(2)ECT前;(3)脑电图上抽搐消失;(4)睁眼;(5)睁眼后1分钟。同时纪录阻断血流的右臂的肌肉抽搐时间和脑电图(EEG)上的抽搐时间。结果:患者睁眼时BIS仅为58,患者术前BIS与年龄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电抽搐治疗后患者觉醒时BIS值较一般麻醉的患者显著低下,此类患者难于依靠BIS值判断麻醉深度。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董源洪,管俊丽,陈曲敏.脑电双频谱指数在抑郁症患者改良电抽搐治疗中的变化[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01-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