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全髋置换术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对比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中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差异及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3例(144髋),其中采用直接外侧入路(直接外侧组)65例(70髋),后外侧入路(后外侧组)68例(74髋),测量术后髋臼和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及后伸角度,统计术后脱位率。 结果 直接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2±7)°,后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9±9)°,2种手术入路假体联合前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平均最大前屈角分别为(112±10)°和(100±8)°,最大后伸角分别为(15±3)°和(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术后未出现脱位,后者术后出现1例髋关节后脱位。 结论 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假体联合前倾角的把握有不同要求,且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有直接影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尤加省,范顺武,许景红.不同入路全髋置换术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对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33-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