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162例ADR报告中7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最大(44.44%,72/162);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23.76%,48/20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12.38%,25/202);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86%,131/1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9.67%,73/246);多数患者发生ADR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治愈,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51.23%,83/162);ADR上报人员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分别为29.01%(47/162)、69.75%(113/162)。 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0.5 h内的反应;除静脉给药外,还应考虑其他给药方式;更加关注用药后患者皮肤及其附件的变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得当,可继续保持;应增加药师的ADR上报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罗 丹,胡帮芹,刘 永,段永生,王 芬,陈霞云.某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997-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