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SH2008053)。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 方法 将90例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下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开放静脉后注射盐酸瑞芬太尼0.05 mg,于60 s内静脉靶控注射1%丙泊酚,使BIS值分别达到65~84(Ⅰ组)、40~<65(Ⅱ组)、30~<40(Ⅲ组),达标即开始手术。术中如出现肢动反应追加异丙酚首剂量的半量。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BIS等,记录手术、诱导、苏醒、离室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各组患者出现肢动反应、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的例数。 结果 Ⅱ、Ⅲ组麻醉效果达优率分别为93.3%(28/30)、96.7%(29/30),与Ⅰ组[50.0%(15/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Ⅲ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诱导、苏醒、离室、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体动反应发生率达90.0%(27/30),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心动过缓发生率(53.3%,16/30)、低血压发生率(56.7%,17/30)、呼吸抑制发生率(63.3%,19/30)与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无痛人工流产术,BIS值控制在40~<65麻醉效果良好,麻醉安全有保障。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汤建高,秦明美,许林萍,吴 辉,李国海.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174-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