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观察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3年1月选择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体质量45~70 kg,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或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及SP组(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各22例。三组患者均以脑电双频指数值等于60为时间起点记录此刻至患者睁眼及拔管的时间;用激越严重性量表(OAAS)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的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嗜睡等发生情况。 结果 SP组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均较S、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OAAS评分在睁眼时及拔管时较SP组高,但三组各时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EA及PONV发生率较P、SP组明显增高;而P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S、S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但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EA、PONV、术后嗜睡较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发生更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更高。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 勇,饶传华,夏 泉,童珊珊,贺琴琴.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691-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